实验室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体现着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认识实验室工作在高校的作用,对于高校的整体建设至关重要。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1.体制与管理
|
1.1管理机构与体制
|
1.学校有一名副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有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职能部处。
|
2.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
1.2建设规划与计划
|
1.有实验室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按照实验室建设计划设置和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
|
2.实验室设置与建设要符合学校定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学科专业大类或课程群设置和建设实验室,并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
1.3实施与管理
|
1.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并按照规定予以执行。
|
2.实验室设置与建设要经所在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同时要按学校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
3.实验室建设要有明确的论证、申报、仪器设备采购与安装、实验室建设与验收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并按规定要求予以执行。
|
2.实验任务
|
2.1教学任务
|
1.有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任务书、教学日志、课表等,完成学校下达的实验教学任务。
|
2.2实验教学研究
|
1.积极承担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并有研究成果。
|
2.编写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
2.3 科研与社会服务
|
1.承担科研项目,并对社会服务。
|
2.4实验项目管理
|
1.实验项目管理规范,内容明确,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
|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要达到50%及以上。
|
3.仪器设备
|
3.1设备购置
|
1.根据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及市场调研制定具体仪器设备购置与更新计划。保证所购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实验要求,先进、实用、经济。
|
2.根据相应规章制度,按照购置及更新计划做好招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工作。
|
3.2设备管理
|
1.建立学校和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实现账、卡、物相符合。
|
2.有完善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配套制度,并有维修记录。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
|
3.有精密仪器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专人管理、开放共享。
|
4.有明确的低值耐用品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
4.实验队伍
|
4.1实验室主任
|
1.按照实验室设置配备和任命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基本条件要符合有关要求,并能胜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
4.2实验指导教师
|
1.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教学任务要求明确,其数量、结构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业务考核,有保证和提高实验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
4.3实验技术人员
|
1.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符合有关要求,能够满足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
|
2.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培训和业务考核,有保证和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
5.环境与安全
|
5.1设施及环境
|
1.实验室设施与环境达到规定标准,实验室的通风、照明、温度以及电、水、气布局合理,设施完好。
|
5.2安全措施
|
1.实验室有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的基本设施和措施,能保证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
|
2.实验室有环境保护基本设施,有废气、废液、废渣处理措施。
|
5.3 环境卫生
|
1.实验室仪器设备整齐,布局合理。设施与环境卫生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