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备课环节主要包括把握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准备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周历表、讲稿、设计教案、开发课件、准备教具、实验预习等工作。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1.备内容
|
1.1钻研标准
|
1.掌握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本门课程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
2.吃透课程标准精神,明确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
|
1.2钻研教材
|
1.清楚与本课程有关的“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
2.吃透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弄清教材的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熟悉习题的设置与解答,有针对性地适度拓展备课内容。
|
3.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提高的潜在因素,寓于讲稿之中。
|
1.3教学资源
|
1.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查阅相关网站,结合课程实际给学生推荐学习参考文献或参考网站。
|
2.针对所授课程的内容,广泛搜集典型案例和工程案例,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
2.备学生
|
2.1知识基础
|
1.了解授课对象的生源构成,清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
|
2.2学习能力
|
1.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
2.3学习要求
|
1.主动搜集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等相关信息,及时恰当地调整和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
|
3.备方法
|
3.1新课
|
1.备课时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编写教案,对导入新课、讲授、强化巩固、小结等环节设计合理。
|
3.2讲课重点
|
1.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
2.能够针对课程特点,在备课中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易混、易错内容)。
|
3.3教学方法
|
1.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式教学。
|
2.能够熟练合理地用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
3.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淆、易出错或易疏忽的问题,能采取启发、设问、质疑、比较、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
4.注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
3.4教学手段
|
1.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适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软件或CAI课件。
|
2.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
4.教学组织
|
4.1教学步骤
|
1.能够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对学生预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强化巩固、课末小结等有精心的构思,做到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严谨有序。
|
4.2时间分配
|
1.能够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及重要性,科学分配教学时数。
|
2.能够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时间进程,做到内容紧凑,时间分配科学,留有余地。
|
4.3教学环节
|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安排适当,计划周密科学。
|
2.能够联系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做到教书育人。
|
4.4板书设计
|
1.有详细的板书设计,图表表述清楚,科学合理。
|
2.布局合理、富于启发,充分显示重点内容。
|
5. 进度安排
|
5.1内容安排
|
1.认真编写教学周历表,表中各项目完整,说明清楚,理论教学、辅助教学(实验、操作、讨论、习题)等环节安排科学。
|
5.2时间安排
|
1.教学周历表在学期第一周编制完成,具体时间安排清晰合理。经教研室主任和院(部)长审核后及时上报。
|
6. 备课文档
|
6.1教案编写
|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各个项目书写规范。
|
6.2讲稿编写
|
1.具体讲稿(课件)按学校要求每2课时作为一个单位编写,教学环节完整,安排合理,课前完成。
|
6.3习题试做
|
1.每章节上课前试做完全部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