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亲自动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展开设计与实验。通过课程设计训练,能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开拓精神。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1.工作准备
|
1.1组织管理
|
1.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课程标准、指导书及参考资料、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施文件配套齐全。
|
2.有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目标任务明确,进程安排科学合理。
|
1.2师资配备
|
1.指导教师配备合理,业务熟练。
|
2.熟悉科研、生产一线工作实际,满足课程设计要求。
|
1.3条件保障
|
1.仪器设备、场地、器材、软件、文献资料、经费等物质条件有保障,满足课程设计需要。
|
2.实施过程
|
2.1选题
|
1.题目须符合本门课程教学要求,结合科研、教学和生产实际进行选题。
|
2.对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
3.同一课题选题人数不得多于8人,每位学生的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
|
2.2设计任务书
|
1.学生题目选定后须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
|
2.确保每位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专业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3.任务书对设计题目、内容、原始资料、设计步骤及要求等有明确规定。
|
2.3参考资料
|
1.根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准备数量充足的与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
|
2.4设计指导
|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出勤率、设计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学生设计情况。
|
2.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耐心细致的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
3.课程设计每个阶段进行之前,教师必须先介绍该阶段实施的原则、方法、步骤以及应注意的事项,每个阶段进行中要加强指导和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错误。
|
4.在课程设计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
2.5设计报告
|
1.学生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要求(设计方案、图纸、说明书、样品、作品、创意等),并填写课程设计报告。
|
2.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
3.效果评价
|
3.1评价鉴定
|
1.任务完成情况:设计图纸是否合格,计算结果和程序运行是否正确。
|
2.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的撰写质量。
|
3.是否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
4.课程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
|
5.必要时安排鉴定小组进行答辩并出具鉴定意见。
|
3.2成绩评定
|
1.结合课程设计目标任务完成、实施情况以及设计成果的技术参数、设计质量、成果水平(应用价值、先进性、实用性)评定成绩。
|
2.成绩评定严格、客观、合理,能如实反映学生真实情况。
|
4.总结归档
|
4.1设计总结
|
1.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教研室应认真对课程设计情况(包括任务书完成情况、成果、成绩评定、学生情况及主要工作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全面总结。
|
4.2资料归档
|
1.各项资料,包括实施方案、任务书、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相关附件材料、成绩考核表等文件,书写规范,保存完整,归档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