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的毕业及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毕业设计是指部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题的客观条件,运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或反映社会生活所创作的初级作品。毕业论文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1.组织管理
|
1.1领导机构
|
1.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
|
1.2组织培训
|
1.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举办毕业设计(论文)讲座或培训。
|
2.制定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体要求和时间规划。
|
2.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
2.1设计环节
|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选题、开题、实验(调研、设计、试验等实践过程)、撰写、答辩五个环节。
|
2.2检查环节
|
1.组织中期检查和最终的抽查与复评,重点检查学生时间保证、指导教师工作及毕业环节进度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
3.选题原则与要求
|
3.1专业要求
|
1.选题符合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创新性。
|
3.重复度要求
|
1.一人一题(多人同题的,其方向应有所不同,内容不能相同),独立完成。
|
3.3类型要求
|
1.要求60%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
4.指导教师
|
4.1资质要求
|
1.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
4.2指导数量
|
1.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能超过8人。
|
4.3工作态度
|
1.端正指导思想、教书育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指导答疑的学时数。
|
4.4指导内容
|
1.下达恰当、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学生按进度进行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实验、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
|
5.学生要求
|
5.1态度要求
|
1.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明确其目的和意义。严格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和进度开展工作。
|
5.2纪律要求
|
1.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得抄袭和套用他人成果。
|
5.3设计(论文)要求
|
1.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进行查重,重复率不超过15%,总字数不少于6000字。
|
6.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
6.1答辩委员会要求
|
1.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或相当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
6.2答辩组织与安排
|
1.答辩组织工作安排合理,严格履行答辩程序,认真、规范、实事求是地填写各项记录。
|
6.3成绩评定
|
1.客观公正地从研究或设计成果、专业能力表现、答辩水平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成绩优秀不得超过10%,良好不超过25%
|
7. 毕业设计(论文)的保存与总结
|
7.1材料存档
|
1.毕业设计(论文)材料能够及时、齐全存档。按时报送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
|
7.2工作总结
|
1.认真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客观总结成绩,认真分析问题,提出改正意见。
|